当前位置:
震后崛起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2019-10-29 09:36
来源:
打印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略阳县城以北34公里处,是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在汉中市批建的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基础服务设施遭到严重损毁,正在起步“试运营”中的旅游接待工作逼迫中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多万元。公园景区的灾情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在深入景区充分调研灾情的基础上,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纳入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范围,给予大力扶持,并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做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给予全力打造。
  震后五年间,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参与下,先后整合各类专项资金8808.8万元,编制完成了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4公里;拓宽改建了汉中旅游景区质量较高的旅游专线中五公路24公里;攻坚实施了略阳建设史上最艰巨的游步道工程5.5公里;克难建成了陕南最宏伟的景区大门和游客接待中心并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演艺广场、停车场和星级厕所;成功创建了国家3A景区,进一步完善了景区相关硬件设施;细化建设了中五公路旅游专线绿色走廊16公里。在全面恢复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借助略阳县被国家纳入全国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机遇,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打造五龙洞景区氐羌文化,在弘扬、保护、传承略阳氐羌文化方面做了系列性、探索性的建设工作:依托景区茶马古道和氐羌遗韵,充分挖掘整理羊皮鼓、锅庄舞、民歌对唱等多项民间艺术,在五龙洞氐羌民村成立了氐羌文化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在景区沿线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开发具有羌族饮食文化习俗的罐罐茶、菜豆腐节节、农家腊肉酒席等地方特色小吃;保护传承羌族文化建筑艺术,维修了氐羌民俗村景区内的娘娘庙,完成了“白墙木阁楼、栗窗木雕门、灰色瓦屋顶、青色片石围”的氐羌民俗村民居一期工程改建,新建了体现羌族雕楼文化建筑风格的五龙洞景区新大门和森林防火瞭望塔,使五龙洞景区的氐羌文化元素和原有的龙文化元素、生态文化元素交相辉映,丰富了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文化内涵,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略阳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五年的艰辛重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发展成为汉中西线的著名景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主办单位:汉中市林业局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45号    网站投稿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   汉中网安:61230001  

网站标识码:6107000024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074

汉中市林业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林业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