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陕西省暨汉中市2025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天汉湿地公园举办。活动由省林业局、汉中市人民政府主办,汉中市林业局承办,汉台区林业局、南郑区林业局、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协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司长樊喜斌,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卫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来福出席活动,省林业局湿地草原和荒漠化管理处处长巨炎武主持。中省林业单位和湿地保护相关部门180余人参加此次盛会,汉中市众多湿地保护热心人士踊跃参加本次活动。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96年,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今年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湿地作为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保护好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汉中位于国家确定的17个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地,生态优良、河网纵横、鹮飞鱼跃。截至目前,全市“全口径湿地范围”包括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沟渠等五大类,总面积494.80平方千米,占全省“全口径湿地范围”3130.64平方千米的15.8%,湿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境内有汉江、嘉陵江、漾家河、褒河、湑水河、牧马河、子午河、任河、石门水库等9处省级重要湿地,是朱鹮等众多珍稀水禽赖以生存的和美家园。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汉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优化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一是完善制度,筑牢湿地保护根基。出台《汉中市湿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将湿地保护、修复和管理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责任审计等考核体系,着力破解湿地保护宽严不一、协同不足等问题。印发实施《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湿地资源保护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湿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严查严打,守护湿地保护红线。市县两级均建立湿地保护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公安、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结合“绿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采砂、非法占用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活动。2017年以来,累计摸排汉江湿地保护区人类活动点位3288个,确定问题整改点位28个,认真扎实开展整改,所有问题点位全部整改销号,以严查严打守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三是多措并举,夯实湿地保护底色。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压实各方职责。组建汉中市湿地专家库,为湿地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开展汉江湿地保护区鸟类专项调查,记录鸟类18目58科272种,摸清汉江湿地鸟类本底资源。争跑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开展退化湿地植被修复、生态围栏建设等工程,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四是宣传引导,营造湿地保护氛围。利用天汉讲坛举办湿地保护科普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全市湿地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切实增强全市从事湿地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联合水利等部门开展省级重要湿地平川段禁牧整治宣传,在《中国绿色时报》和陕西新闻联播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保护成效,举办“世界湿地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市民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公众保护热情,营造出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汉中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坚持“强化湿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工作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向好,优良水体占比达到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野生朱鹮也从7只孤羽增长至近7000只,过去难得一见的中华秋沙鸭、卷羽鹈鹕、白头硬尾鸭等,现在也频频现身,在汉中这片沃土上描绘出汉水悠悠、水鸟翩翩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