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力发展竹产业
2023-11-27 14:02
来源: 汉中市林业局 访问量:
打印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竹类资源开发具有投资风险小、见效快、产品多元化、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资源再生性强等特点。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塑料污染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开发和利用竹类资源,加快竹子产业发展,对生态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有竹类植物39837种,占世界竹子种类1642种的51%,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竹人造板产量1543.38万立方米,竹地板(含竹木复合地板)产量为3378.76万立方米,竹笋及其产品产量为789.83万吨,竹浆产量为603.77万吨,竹纤维制品产量为39325.32万件。竹加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等10多个领域。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31%,全国竹产业产值达3606.47亿元。

竹子是绿色、低碳、速生、易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为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在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竹制品在很多领域可以替代塑料产品,包括:日用品类(竹吸管、餐具、电器外壳、手表、眼镜等)、包装类(竹质包装袋、包装盒、运输用托盘,汽车、火车、高铁、飞机、航天器的内饰装修等)、建材类(竹建筑模板、竹缠绕管道等)、交通运输类(汽车零部件噪声屏蔽、底部、前端、保险杠梁、车门、仪表板等多个部位,交通基础建设用竹质材料等)、其他工程材料类(竹展平板、竹重组板材、结构用竹木复合板、火力发电冷却塔竹格填料等);竹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碳排放比塑料制品低很多;竹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不断创新,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增加了以竹替代塑料的可行性。“以竹代塑”应对全球禁塑、限塑,适应低碳、绿色发展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方向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竹产业发展创造了新途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为竹产业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竹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2110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231375号)、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39月)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等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竹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竹类产品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基地培育与生产加工相匹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大力开展知名品牌创新,推进竹子深度加工,提高竹子利用率和竹产品附加值,提升竹林生态功能和文旅、康养等服务能力,繁荣竹文化,实现竹产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竹产业重视不够

大部分地区及竹农对于竹子的作用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仅认为可作用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的生产工具,如农业生产的竹筐、竹篓、竹筢,畜牧业中的竹围栏、竹笆篱。只有少部分竹农认为竹子可运用于食品、生活乃至更广,如竹笋、竹席、竹扇、竹笛、竹地板等。对于竹资源的利用和认识不足大大的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也导致了竹农对竹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收信心不强,从而影响竹产业的有效发展。

(二)竹林集约程度不高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竹林都呈面小、低产低效且分散的状态,林地经营不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开发力度不大。虽然一些地区出现了竹林合作社、家庭林场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竹林经营机构,但是竹农分散经营的情况仍然明显,集约化经营开发水平有待大幅提升。

(三)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成本较高

竹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山区,由于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导致产业道路、运输道路、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大多仍是靠人工采伐和运输,机械化程度不高,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导致了成本居高不下。

(四)产业链不完善

一是大部分竹农为当地的农户,文化水平不高,生产经营理念不强,对高质量培育竹资源能力不足。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原材料初加工还是竹材深加工多为小规模企业,甚至是小作坊生产,人才缺失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竹产业创新发展明显滞后。三是初级产品多,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竹产业企业之间关联度低,产业链不完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较为薄弱。

(五)技术支撑力不强

竹类资源应用的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限。科技资源整合不足,“以竹代塑”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不系统,可替代塑料的竹质新材料、新产品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薄弱,产学研用结合等科技支撑模式覆盖面小。竹加工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大多从业人员和竹农没有接受系统的技术培训,在竹材加工利用环节的环保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竹制品霉变、开裂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明确重点任务

(一)聚力打造竹林基地

1.优化竹子品种结构

对现存竹林,要切实予以巩固和保育。在新建竹子基地中,要突出栽植笋用竹、材用竹、笋材两用竹和观赏竹,丰富竹种资源。竹种选育要因地制宜,汉中应重点发展楠竹、金竹、紫竹、斑竹、水竹、秦岭箭竹、巴山木竹等本地适生、良种竹子,适当引进外地速生高产竹种。根据用途选择需要大力发展的竹种,对易栽植、好管理、经济价值高的竹种进行重点培育。

2.培育高产优质竹资源

向上争取造林绿化项目、与发展竹产业相关的政府投资项目,积极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对宜竹林地的开发建设。

继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大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流转力度,激发林农对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充分依托竹子再生能力强、成林成材快、利用率高、生态效益显著和与其他树木共生的特点,利用林间空地、闲置绿地、河岸沟边、道路沿线等土地资源,按照保证用量、提高质量、扩大总量的思路,着力优化区域布局,规范化、规模化建设竹产业基地。

(二)积极开发竹类食品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形成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竹类食品开发格局。

1.抓好竹笋食品开发

竹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干、鲜竹笋均是很好的食材,老少皆宜,顺应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广阔。要积极引导开发竹笋罐藏、腌渍、干制以及调味笋、笋汁饮料等竹类食品。支持笋加工企业开发笋旅游食品、航空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提升绿色低碳、贮藏保鲜、质量安全等技术水平。积极引进有投资实力、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竹笋食品加工、营销。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各类笋竹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按专业生产标准、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逐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积极培育竹荪菌

竹荪菌属珍贵食用菌, 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要因地制宜发展竹荪菌种植,选择楠竹或竹木混交林,进行菌种的保护和选育,走标准化、专业化之路。要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鼓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3.坚持可持续开发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开发利用竹笋的同时,不断推广精细化管理,采取“留四砍六、留笋养竹”,即:对材用竹、笋材两用竹,可以砍伐六年以上的老竹,保留四年以下的新竹。对笋用竹、观赏竹采取适量预留竹笋等措施,严控乱采滥挖,稳定竹资源的保存面积,促进竹子、竹笋开发的永续利用。

()努力提升竹材开发能力

要紧紧跟进市场对竹制品的需求,推进竹材加工。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技术,促进竹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全面提升产品效益。

1.积极推进产品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扶持政策,顺应市场做强竹材加工业。着力破解竹材加工粗放、加工机械低效及竹材产品易霉变、易开裂等瓶颈,推动竹纤维复合材料、竹基炭(碳)材料、“以竹代塑”产品等先进材料的提质升级。挖掘竹制品“代塑”“代木”功能,加快竹工艺品、竹日用品替代酒店、餐饮、家居等行业的塑料、木材消费品。二是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拓展竹产业功能,重点围绕竹材人造板、竹地板、竹笋、竹制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家具、竹日用制品及工艺品、竹炭等市场需求量大、贸易活跃的竹产品,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精深加工水平高、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的竹产业集聚区,促进竹产业聚集和融合发展。

2.提高竹材加工利用水平

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竹制品分类经营。坚持以市场消费需求、未来消费趋势为导向,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来开发、营销竹制品。引导建设一批竹产业示范区,发挥竹产业集群效应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投入竹产业生产经营,带动竹产业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断促进竹产业升级。

3.推动竹产品研发创新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竹产业重点技术攻关机制,鼓励开发“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等系列产品。支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促成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以及购买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及时予以资金补助。积极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竹材料研究(孵化)中心。

(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一是坚持开拓市场、培育龙头、带动发展,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大、科技水平高的竹产业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共同参与的竹产业开发格局。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竹产业企业为主体,以构建竹产业产业链为纽带,依托竹产业协会,形成产业发展合力,统筹竹子种植、加工、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共同致力于做大、做强、做精竹产业。三是推进竹资源培育向竹产业开发转变,推进林农竹农向竹工竹商转换,加强竹子加工向生态旅游的市场转型,推动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推进股份合作,引导农民以林权作股份,建立林权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提高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营关系,对现有竹产业发展大户进行重点培养,优先发展一批竹产业带头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推广使用竹林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建设笋用竹林灌溉设施。围绕竹原材料供给建设竹林道,统筹旅游路、产业路、防火林道规划,提升竹林道建设水平。对科学布局建设笋竹初加工点(初加工是指与笋竹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简单加工,其中简单加工是指去皮、剥壳、粉碎、切割、干燥、碳化等)、组建专业采伐队、规范农用车运输竹材、开发竹材运输实用装备的示范项目给予支持。

(六)实施品牌提升战略

引导、支持企业等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森林食品等区域竹产品品牌。支持竹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申报品牌,加强对竹企业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参与“两品一标”认证、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产销监管链认证(FSC/CFCCCOC)等。支持竹产业骨干企业在服务品牌建设、推广宣传、线上线下交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企业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营销网络,拓宽竹子制品的营销渠道,在市场竞争中培育拳头产品,形成知名品牌。

(七)完善竹产业流通体系

创新竹产业现代流通方式,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加工生产、市场销售和物流配送的紧密对接,优化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使交易更加迅速安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形式。相关行业部门要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等流通主体开展竹产品流通方式创新,促进竹产品消费。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新鲜竹笋的车辆给予享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参加各类竹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商贸洽谈会等,通过多种手段加大竹产品的宣传,创新现代流通方式。

(八)大力弘扬竹文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与梅、兰、菊在书画界并称“四君子”。围绕竹子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大力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做深做活竹文化的经营。

1.弘扬优秀竹文化

将竹林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创建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和培训、研究中心,开展竹文化艺术节、竹林音乐会、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全面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竹文化。运用好现代传播展示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竹文化与地域特色竹文化相结合,展示独特魅力,丰富竹文化内涵,弘扬竹文化。

2.推广秦岭大熊猫文化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栖息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以大熊猫文化和竹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创建活动,统一大熊猫文化与竹文化的整体品牌形象,组织作家、美术家、艺术家、生物学家、林学专家联手发掘熊猫竹文化,使其美学价值、精神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得以最好的传承和传播,形成新的旅游形象亮点。建立完善大熊猫生态旅游品牌推广体系,灵活运用大熊猫形象,开发竹海大熊猫寻踪、大熊猫文化夏令营、大熊猫亲子游、科普讲座和穿熊猫服饰、栽种竹子、认养熊猫等生态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

3.培育竹生态旅游品牌

坚持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熊猫为媒,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深度融合竹文化和大熊猫文化内涵。在山体、河道、街道、小区布局、外观设计中充分体现竹文化、竹生态理念,着力营造竹文化氛围。围绕重点生态旅游环线,推进竹子交通长廊、竹子主题公园、竹子装饰小品、竹峰栈道的规划建设,打造竹庭院、竹街巷,建设竹山、竹谷、竹坡,形成竹子园林景观,营造浓郁的熊猫文化旅游氛围。积极发展以竹海生态为依托的体验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度假、运动休闲和乡村旅游,开发竹林区中高端民宿,培育富有竹子韵味的休闲农庄,开发以竹笋为主的菜肴、以竹竿为主的竹乐、以竹鞭为主的工艺品、以竹篾编制为主的竹画等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吃竹海美食、住秦岭仙境、游生态走廊、赏秦岭熊猫”的产业链。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政府引导,全力推动

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推进竹产业发展。发改部门要做好项目申报、监管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项目资金整合和补助兑现等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年度规划编制、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文旅部门要做好旅游景点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涉农项目申报和落实工作;科技部门要做好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支撑工作。各方面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竹产业发展。

(二)政策扶持,产业带动

完善扶持政策,把竹产业列为特色产业,从竹林改造、基地培育、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和竹类食品开发、竹材加工等方面予以支持。每年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应主要用于竹产业发展。金融、保险机构要在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面,对竹产业发展予以支持,通过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商标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以及其他新型信贷产品和贷款方式,扩大对竹产业的信贷投入。

(三)创新机制,协同联动

稳妥推进集体林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各种市场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竹林基地建设,促进竹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林农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竹子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组织程度。支持龙头企业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坚持数字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办高标准的竹林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竹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推广示范点,采取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加快竹类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竹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四)用好人才,引领驱动

加大竹产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竹产业科技专家、领军人才和基层科技骨干。建立健全竹产业培训机制,举办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项培训,为竹产业从业者提供学习平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更新经营理念,在短时间内实现竹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的提升。用好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等机制,争取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和团队到基层服务。相关行业部门要积极引进竹产业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和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邀请竹产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对口指导,引导项目单位与专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重点竹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教协同创新基地,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供稿单位:中共佛坪县委统战部佛坪县林业局

调研人员:王骁伟、王小舟、马国炜

       




主办单位:汉中市林业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将坛西路4号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45号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   汉中网安:61230001  

网站标识码:6107000024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626074